2024-11-12星期二
农历2024年9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脉”


图片2021年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图片


文脉,原义指文章的脉络,引申为文化的根脉和血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脉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文化更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脉作为城市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的有机统一,凝结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对城市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杜绝“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等割断历史文脉的蠢事发生。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2017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鼓浪屿申遗成功作出重要指示中强调,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承载悠久文明,传承历史文脉,维系民族精神,在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中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人,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性。传承历史文脉就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切实加大保护力度,并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合理利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艺既能反映时代风貌,又能引领风气之先。文脉同国脉相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的当代中国文艺崇高使命,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江河万古奔流,文脉生生不息。千百年来,母亲河黄河、长江,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传播文化经典、增强文化认同、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绥德县考察时强调,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承载着文明的信息、流淌着文化的血脉、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宝贵财富,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做到整体性保护与活态传承,让民间艺术绽放绚烂光彩。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文脉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基础,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和依据。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新的起点上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10月23日第2版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中国民协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中国民协“民间文化(非遗)进校园”课题组)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联系我们:010-56883097           

13810295118(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