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朴初作为一代杰出的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九十余年漫长岁月中,孜孜以求进步,探索真理,矢志不移。打开《赵朴初年谱》和《赵朴初韵文集》,便能熟知他一生辉光璀璨的足迹。即便在万家团圆的春节期间,仍然活跃在各种重要场所,写下三百余首脍炙人口的楹联、诗词、散曲、赋赞和汉俳,将当时的外交大事、社会变革和佛教事业等重大活动和时代风云融入温雅优美的字句、隽秀俊拔的书法作品之中,时时处处彰显出他浓重的家国情怀、民本思想和淑世精神。早在1920年元宵节,13岁的赵朴初离开太湖,来到上海,初居在舅舅关炯之家里。1921年秋他考入东吴大学附中预备班插班读书,1923年以优异成绩入东吴大学。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他组建上海僧侣救援队,奔赴前线救治伤员。上海沦陷后,他在“孤岛”时期坚持抗日救亡,成立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关絅之担任院长,他担任副院长。从1938年8月到1939年初,动员组织三批青壮年1200余人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上前线抗日杀敌。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正值春节前夕,国民党当局屠杀大量新四军将士。赵朴初闻讯极为悲愤,含泪写下著名的诗句《哀辛士》:“岂能北辙又南辕?无北无南八表昏。信有修能遭众嫉,竟教绩毁铸沉冤。鸱枭在室悲弓折,魑魅甘人可理论?逼窄江南容后死,弥天泪雨望中原。”“辛士”暗指“新四”。抗日青年朱诚基也曾被俘,但他伺机逃脱,一路乞讨回到上海,春节后匆匆来到赵朴初家中,他再次疏通各种关系提供帮助。3月8日,朱诚基得以回到新四军军部,后来成为浙江省军区的军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赵朴初一度担任上海华东局民政部副部长。1951年春节,他观看了田汉编剧的四十四场大型京剧《江汉渔歌》。早在1938年,该剧在武汉创作成功,借史喻今,呼唤中华民族共同抗日,曾多次搬上舞台。赵朴初深有感触,写《清平乐》歌颂:“神州禹迹,多少英雄血。百战风霜心似铁,赢得昆仑屹立。今朝喜气何多,无边壮丽山河。收拾千年公案,共听江汉渔歌。”此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三反”运动,他经手巨额捐款和救灾物资,通过层层审查,无一笔糊涂账。周恩来总理得知后,深感慨叹:“赵朴初实为国家之瑰宝!”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在京成立,赵朴初出任中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1956年2月,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应周恩来总理邀请首次率团访华。正月初五,在周总理和赵朴初的陪同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北京广济寺,就此开启中柬两国长达七十余年的深厚友谊。1959年元宵节,美国著名黑人学者、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杜波伊斯到访中国,巧合此日是他91岁生日,赵朴初特撰贺寿诗一首:“铁肩银髯九十一,积健为雄恒不息。林肯坠绪叹茫茫,民主和平钦努力。隔洋今日喜相逢,共证心同理亦同。同庆月圆人共寿,千花烂漫舞东风。”该贺寿诗既赞叹杜波伊斯的民主斗士形象,又展示出他们为世界和平共同努力的决心。元日开笔书红是历代文人坚守的传统习俗。赵朴初也不例外,从六十年代初开始,每年的元旦和正月初一写下很多诗联,或歌颂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记录外交盛举,或遥寄日本、越南等海外友人(日本过元旦相当于我国过春节,越南过春节和我国相同)。1960年腊月二十七,缅甸奈温总理抵达北京访问,赵朴初参与陪同,写下《喜春来·访缅文化友好代表团参加我使馆联欢晚会作》一首:“连宵歌扇倾城赏,万里星槎两国欢。和风和雨酿花天,闻竹报,佳兆喜联翩。”闻知中缅会谈边界问题达成协议,再写《喜春来》盛赞会谈成果:“椰浆好尝鹅儿酒,华信初来燕子湖。天涯乐事弟兄俱,歌祖国,佳节倍欢娱。”后来,《喜春来》成为他春节里最常用的曲牌,1976年竟写下八首,赠送日本友人。此年正月里,赵朴初观看堂弟赵荣琛演出的京剧《荒山泪》,写《玉楼春》以赞:“古来多少荒山泪,一纸公文教虎畏。红旗飘处换人间,听诉当年犹血沸。程门心法堪深味,婀娜贞刚难与譬。倾怀一吐却无声,千丈游丝天外坠。”对程派艺术给予很高评价。正月十二日,在中国文化友好代表团团长楚图南和副团长赵朴初的率领下,由十四个民族演员组成的中国民族歌舞团访问缅甸,这期间写了《忆江南·访缅杂咏》等共计十六首诗词,得到缅方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1962年春节前夕,赵朴初作为中国作协代表团的成员抵达广东,历时20多天。先游览广州,写下四首词。当他第一次踏上海南岛这片热土,共留下八首诗词,讴歌归国华侨艰苦创业和普通劳动者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英姿风采。1994年正月初五,八十八岁高龄的他再次踏上海南,历时10天,写下八首诗词,“初归北海鲲,又作南天雁,日暖风和万绿中,弹指忘霜霰。”“创建日新新未了,世世光腾宝岛。”再次歌颂海南的新变化新成就。1962年正月初一,写《喜春来·春节》两首。“春联遍贴丰年绿,春酒初传庆捷杯。无边春意酿花开,春似海,齐唱喜春来。”“东风万里红旗焕,南甸千重碧浪翻。春光已见十分妍,欣望远,乘兴更加鞭。”另写《玉楼春》两首,其中一首为看到陈毅元帅题杜甫草堂对联有感而作。当年除夕,作《清平乐·迎一九六三年》:“霜欺雪虐,矫矫红梅夺。棋谱新翻大地乐,乾转坤旋一着。东风又入新年,迎来春色无边。莫负天涯芳草,高山大漠扬鞭。”记录此年中印边界冲突。赞美我国主动撤兵,和平解决两国争端的国际格局。1963年春节作《快活年·新年试笔》:“东风着意放红梅,大地添欢喜。八方爆竹响春雷,天矫龙蛇起。扫魔军待庆同功笔,同功笔。”《快活年·新年寄赠日本友人》:“万千气象望新年,寄语沧波远。一轮红日焰烧天,待尽把冰霜遣。祝春风到处花枝艳,花枝艳。”1964年作《四字令·新年寄贺日本友人》:“红霞盛燃,洪波怒掀。蓬莱春色无边,望鸢飞戾天。鉴真片帆,雪舟画笺。东方寄语新年,祝樱花更妍。”此年正是玄奘法师逝世1300周年,2月5日为腊月二十二,正好立春,举办纪念法会,会上赵朴初作了长篇讲话,对玄奘法师一生弘道、西行求法、翻译梵经和治学精神等给予高度总结和评价。1966年元旦作《贺新年·新年献词,为<人民日报>作》。作《友声曲》两首,分别寄贺日本友人和越南人民。还作《江城子·读<王杰日记>》:“遗文字字铸精忠,学雷锋,是雷锋。见危授命,仓卒愈从容。烈火纯钢诚不负,终万古,振英风。”1967年除夕,正在住院,还写下《八声甘州》,“看鱼龙曼衍,心魂搏战,神变联翩……辜负豪情在,病榻周旋……明朝明岁,捷报听传。”生病期间,革命豪情依然炽热。此时文革刚开始,也波及到赵朴初。1968年12月11日至1969年2月12日,正值春节期间,他和虞愚教授被下放到广济寺监管劳动,做送煤、劈柴、扫雪等杂务。当看到煤灰里的煤球拣起来仍能复燃,脱口占出一首五绝:“细向心中检,然而有不然。冷灰犹可拨,试看火烧天。”吟罢,对虞教授说:“现在这种情况是暂时的,不久以后,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将会走向正轨。无论受多大委屈,一定要坚持住,活着,就是胜利。”此年春节前夕,爆竹好卖,赵朴初等人又被勒令拆旧纸花。他们将燃放过的爆竹纸骨子剥出来,重做成新爆竹。拆旧纸花时,赵朴初想,什么时候文革结束了,用旧纸花做新爆竹来庆祝,该多好啊。又吟诗一首:“摧枯拉朽尽,铁骨独留枝。好待东风信,新花众妙持。”周总理了解到赵朴初的情况,特下保护指示,他才不再接受监管劳动。后将他这些意外收获标题为《闲情偶记》,共五首,送给中佛协教务部主任陈秉之。陈秉之十分感慨:别人写劳动改造的诗,常常发泄心中的愤懑,赵朴老的诗却气象峥嵘,没有半点牢骚。尤其是对国家前途,信心十足,其胸襟确非常人可比。进入新时期后,赵朴初与陈毅、沈尹默、陈曾寿、章士钊、冰心、马一浮、张伯驹、林散之、启功、华君武等政坛艺坛耆宿之间交往密切,建立了深厚友谊,常在春节期间诗词唱和,引为乐事。1972年春节前夕,陈毅元帅去世,赵朴初含泪写下长诗,“岂徒知己感,百年一席话。恸哭非为私,风雨黯华夏。”他和陈毅元帅一生挚友,同为中日和平外交做出重大贡献,他们之间的诗词来往不下三十首。此年春节,赵朴初收到上海老友张重威的信,信中沈尹默附赠六言诗。他一直将沈尹默视为知己,彼此常以书信探索书法艺术,留下很多诗词。放下信,他走出小院,回忆起与沈老多年的友谊,满怀深情,叶韵诗一首:“妙趣天真烂漫,笔歌墨舞当时。陈迹又成陈迹,须眉别梦依稀。沧海三成绿圃,神州始展蓝图。拭目一新北大,寻声无复南无。”后还写《如意令·铁人王进喜赞》两首,盛赞石油工人战天斗地、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1973年除夕,闻讯美国、南越、北越和越共四方签署《巴黎和平协约》,美军撤离,喜写《临江仙》一词贺越南人民。1975年春节创作自度曲《乐新春》,对琴瑟、古筝等古老的乐器在春节里发新声,百花齐放,百乐争鸣,认为是我国音乐史上的一大盛事。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复出,赵朴初喜不自胜,当日写下《四海欢·十届三中全会新闻公报发布之夕作》:“春节家家储爆仗,都为今朝大鸣放。虽云花在意中开,却是喜从天降。璇玑照座天枢照,荆棘锄根禾黍壮。天安门外动欢声,八万万人心所向。”此诗很好地呼应和抒发了他受挫于文革时的信心与豪情。1997年正月十三,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他十分悲痛,写下《邓小平同志挽诗》,在《法音》杂志上发表:“泪作江河四海倾,神州忍见大星沉。雄才远识无俦亚,盛德丰功孰比伦?永忆十年遭丧乱,端凭巨手转乾坤。哀思共勉遵遗教,待展宏图耀古今。”盛赞邓小平挽华夏之将倾的丰功伟绩。1976年1月8日(腊八节),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国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此时局势混乱且紧张,整个北京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他敢于挺身发声,次日写下长诗《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我惭驽骀姿,期效铅刀用。长思教诲恩,恒居惟自讼。非敢哭其私,直为天下恸。”此后每逢周总理的诞辰、忌日或相关活动,他都以诗书纪念。江苏省美术馆所藏他的“牛之赞”书法立轴,原为1967年8月为赞美周总理而作,1985年正月初一再书:“忍辱负重,艰难劳止。回首丘山,折齿孺子。食草一抔,乳如江流。鞠躬尽瘁,无怨无尤。猗欤至哉,人民之牛。美周总理也,为陈伯达、王力等诋毁总理而作。”此赞文多处用典,以史借喻国家时艰,表达出周总理俯首甘为孺子牛、忍辱负重、甘于付出的高尚品格。同时还特撰《百字令·读〈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有作》。这位高龄老人的坦荡胸怀和斗士形象,可见一斑。1980年,七十四岁的赵朴初当选为中佛协会长兼任中国佛学院院长,更加忙碌了。这年春节先作七律《八十年代献词》,后作《鹧鸪天》纪念鉴真大师铜像回国巡展,再作《塚本善隆博士大长老挽诗》等。新中国成立后,中日邦交以日本国内逆流所阻,久未能恢复正常。早在1978年4月,赵朴初作为中佛协友好访问团团长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访问,专门拜访大西良庆长老,开启破冰之旅,终于迎回鉴真大师铜像。他以佛教文化和诗词文化为外交纽带,在中日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1981年春节前赵朴初视察福建,到访福州西禅寺、鼓山、洛阳桥等地,写下20余首诗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从1978年起的每年元宵,泉州市文史界和文艺界在开元寺内举办花灯展览和春灯诗会。他先参观春灯诗廊,赋《泉州元夜诗》:“放大光明双宋塔,花灯如海竞新奇。平生看遍鱼龙戏,不及今年元夜时。”后参加东南亚华侨和港澳同胞组织的南音社团回乡大会唱,兴致非常高涨,写下:“管弦和雅听南音,唐宋渊源大可寻。不意友声来海外,喜逢佳节又逢亲。”到访莆田时刚好遇上春节,当看到糕粿六斋、吃福寿面、祭天地和拜菩萨等当地习俗,盛赞这里的春节是“有生以来所见到过的最独特的地方传统风俗”。1982年春节前后写下十几首汉俳赠送日本友人,如“意兴壮波涛,凭君传语报平安,千秋两国欢。”1983年春节《人民日报》头版登载他撰写的春联:“两个文明,春风万里开新局;四项原则,红日千山举大旗。”赵朴初是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传扬者,在他的关爱下,佛教乃至道教得以复兴。从1980年起,开始了漫长而坎坷的宗教房产回归寺院的工作,在周总理和中央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国务院先定了佛教142所、道教21所重点寺庙先行恢复和开放,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宁波天童王寺、南京灵谷寺等。后又推动如上海龙华寺、北京法源寺、苏州寒山寺、扬州大明寺、洛阳白马寺等归还和恢复开放,“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为此,赵朴初还多次赴江浙沪闽粤川等地视察。1986年腊月二十九离京赴广东,先行到达广州市,除夕夜游览花街,在留言簿上题诗一首:“春日在花市,春风笑语哗。不辞万里路,来看四时花。”意犹未尽,再题:“十里春风笑语哗,始知春日在天涯。不辞饮尽三江水,来看羊城四季花。”20世纪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使国家各项事业迈上快车道,广州花街民俗美名远播。后到访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地,还参观了深圳、珠海特区,视察了广东六榕寺、庆云寺等近十所重点寺庙,历时三十六天。每到一地都留下诗词,达四十余首。他视察广州光孝寺时,向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提出:“光孝寺在中国禅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六祖惠能大师出家受戒的寺院,现在还有六祖的发塔。”几天后,当他到达韶关时,得知广东省委决定把光孝寺还归寺院管理的消息时,即兴赋诗一首:“多劫氛霾一旦清,垢衣终解宝珠呈。祖庭幸赖回天力,佛子如何报国恩。”后筹措5万元捐献给光孝寺。1987年先后数次致函光孝寺方丈本焕长老,事无巨细地关心和支持,对古刹的修复提出建议并勉励其再接再厉。1987年为兔年,正月初二《人民日报》海外版专开《新春寄语》栏目,有赵朴初、叶圣陶、吴作人、聂卫平等人的诗词和新春祝福语。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赵朴初的《调寄·快活年》小令一首:“春节春联万户年,家家同庆兔儿年,遥知隔海兄弟欢。捣药的兔儿呵。保住人长健,临镜的嫦娥呵,照顾人心愿,月儿圆,月长圆。”他借此寄语海内外尤其台湾同胞,四海同欢,更期待祖国早日统一。明真法师解放前在湖南南岳授徒讲学、出任住持三十多年,解放后被赵朴初调到北京,委以重任。他们在中佛协共事三十多年,建立深厚的感情。每年春节,赵朴初例行去拜访明老。1984年春节探望时,明老起身出迎,赵朴初赶忙扶他坐下,说:“您是我们的僧宝啊,不要起来,安坐不动,如须弥山。”1988年8月,明老请求回南岳,当时赵朴初太忙,便写亲笔信委托周绍良副会长看望,字里行间浸润着对明老的深深敬意与关爱。对其他的高僧大德莫不如是。1993年正月赴江苏接待星云大师,两人再度相见,共叙“千载一年,一年千载”之语,题诗云:“一时千载莫非缘,法炬同擎照海天。自勉与公坚此愿,庄严国土万年安。”共同致力于民族复兴,祖国统一。1994年正月初七再访海南,共十日,题诗词八首。1996年春节后,他年登九十,却大病几殆,意识清醒后便口占一首五言诗:“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寥寥数语,可谓感佩天地。1997年除夕,山东菏泽园艺家晁中继从自家牡丹园里选出两盆盛开的白牡丹,专程赴京给赵朴初和启功拜年。不巧,赵朴初因病住院,夫人陈邦织将牡丹送进医院。数九寒天,在病房中看到生机盎然的牡丹,十分惊喜和感动,当场挥笔赠诗:“正是一年将近夜,不期病室现三春。感君巧夺天工手,为我争来粉黛新。”启功看到赵朴初的诗,用日本软笔和诗一首。牡丹花期很短,到初二,洁白的花瓣散落在地上,他珍惜地拾起来,“置之案头,对立终日”,反复把玩,又吟诗一首:“碎玉偏留眼,余音特恋人。落花良有意,片片叩诗心。”从字里行间看出二位世纪老人心心相印,爱护大自然的馈赠,惜物如金,透射出二位仁者智者的宽大胸襟。1998年元旦试笔再写春联:“万里兴风,威而不猛;一年更始,和以致祥。”2000年春节后,赵朴初又住进医院,应“中日书法交流展”写下行书“慈忍”二字。5月21日展览在陕西博物馆开幕,中、日两国书法家在赵朴初的“慈忍”与启功的“半亩清风”行书条幅前照相留念。当晚,《新闻联播》播放赵朴初病逝的消息,大家震惊而哀痛。他的“慈忍”几成绝笔,告别他奉献一生的人世间,沉重而深长。赵朴初无论在宗教界、慈善界,还是和平外交、个人修为方面,臻备人书俱灿、圆月中天的境界。或因国家大事所需,或因志士雅友的交往,或是普通百姓所求,翰墨随缘,有求必应。尤其在阖家欢聚的春节氛围里,面对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拥有挺身而出的勇气;面对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充满和瑞怡悦的开心;从事社会活动时,保持法喜向善的快乐;弘扬中华佛教文化时,一直奉行至大至刚、至坚至利的金刚精神;即便遇见人生挫折时,饱存豁达向上的圆融智慧。值蛇年来临之际,谨以赵朴初的书法作品“大吉祥”以飨广大读者,恭祝国泰平安,新春大吉!曹杰友,安徽省怀宁县人,安庆市太湖县文联原副主席,二级主任科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理事、太湖县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桐城派研究会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会员。主要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迄今在各类报刊、平台发表文学作品达80余万字。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作家,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行业导师,主编各类图书500余本。)

——END——
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欢迎非遗直播公司和平台、非遗文创企业、非遗工坊、电商销售平台等企事业单位加盟合作。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