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星期五
农历2025年3月12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非遗保护策略研究

图片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非遗保护策略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思想,为全球非遗保护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本将探讨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有效的全球非遗保护体系,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与共同繁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国际关系理念,其核心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1]。这一理念旨在回答"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为迷茫的世界指明前行之路[0]

"命运共同体"概念最早提出于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强调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习近平主席于10年前正式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已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秩序观、价值观[4]

在非遗保护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强调了非遗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也提供了构建新型国际文化合作模式的理论基础,为解决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现状与挑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认为是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表达、知识和技能"[16]。它涵盖了传统实践、口头传统、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非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化意义,更在于它对社区身份认同、社会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保护非遗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文化多样性的保障。

全球非遗保护的现状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全球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表明各国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然而,全球非遗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中国家保护能力有限,保护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全球化进程加速导致文化同质化风险增加;非遗保护与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国际间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协调平台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非遗保护体系构建

国际合作机制的完善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构建全球非遗保护体系首先需要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中国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一直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事务[23]

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深化在非遗保护领域的多边、双边合作,拓展政府间合作渠道[20]

构建区域合作网络: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交流,促进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20]

建立国际非遗保护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提升其保护能力,确保全球非遗得到均衡保护。

设立国际非遗保护协调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各国在非遗保护领域的行动,形成保护合力。

能力建设与知识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共同进步,因此加强发展中国家的非遗保护能力建设至关重要。

开展国际培训项目:通过举办非遗保护专业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各国非遗保护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建立国际非遗保护专家库:汇集全球非遗保护专家资源,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服务。

推动经验交流: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各国非遗保护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全球非遗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

中国在这一领域已有所行动。例如,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实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信托基金项目,合作举办非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促进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21]

尊重文化多样性与社区参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在非遗保护中尤为重要。

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认每种文化的独特价值,避免文化霸权和文化歧视,保护文化多样性。

强化社区参与: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由社区主导,尊重社区的主体地位和知情同意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高度承认"社区参与"必要性的文化遗产条约[15]

保障传承人的权益: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为其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

促进代际传承:特别关注青年群体的参与,教科文组织优先推动青年参与其中,记录与学习活态遗产,以向新一代传承这些实践[19]

中国在全球非遗保护中的实践与贡献

中国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自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0]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定程度上突出了非遗保护的目的性和平等、相互尊重理念,强调了非遗交流互鉴,肯定了非遗的发展创新[5]。文化和旅游部倡导的"非遗保护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6]

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合作,为全球非遗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国全程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谈判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是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和积极参与者[22]

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国际非遗周、非遗展等形式,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例如,中国在海外举办非遗展览,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11]

提供技术支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非遗保护技术支持,提升其保护能力。

设立国际交流平台:如亚太中心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能力建设战略的可靠伙伴,成为亚太地区各国非遗保护合作的重要平台[2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非遗保护的创新路径

数字技术赋能非遗保护

数字技术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全球非遗保护的创新路径。

建设全球非遗数字资源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全球非遗数字资源库,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开发非遗保护应用程序:开发专门的非遗保护应用程序,方便社区和传承人记录、保存和传播非遗。

打造虚拟非遗博物馆: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虚拟非遗博物馆,让全球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各国非遗。

建立非遗监测与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非遗的存续状态进行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保护中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非遗的创新传承与发展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本土与国际的互动。

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推动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

鼓励非遗的创新发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鼓励非遗的创新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推动非遗的产业化发展:探索非遗的产业化路径,提升其经济价值,为保护工作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加强非遗的国际传播:通过国际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各国非遗的魅力,提升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多元参与、共同建设,因此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非遗保护机制至关重要。

政府主导: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保护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构建保护框架。

社区主体:尊重社区的主体地位,确保社区在保护中的主导权和决策权。

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非遗保护,发挥企业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社会组织助力: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非遗保护,发挥其在连接各方、提供专业服务方面的作用。

国际组织协调: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分析:中国非遗保护的国际合作实践

中国与非洲的非遗保护合作

中国与非洲在非遗保护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非遗保护提供了有益实践。

能力建设合作: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实施非洲世界遗产能力建设信托基金项目,合作举办非洲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修班,促进经验分享与交流合作[21]

联合研究项目:中国学者与非洲学者共同开展非遗保护研究,探讨适合非洲国情的非遗保护模式。

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中非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中非非遗的相互了解与欣赏。

亚太地区非遗保护合作机制

亚太地区是非遗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区域,中国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亚太中心的建立:中国在非遗保护领域设立了亚太中心,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能力建设战略的可靠伙伴[24]

区域合作网络:构建亚太地区非遗保护合作网络,促进区域内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联合保护项目:开展区域性非遗保护项目,共同保护具有区域特色的非遗项目。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非遗保护的未来展望

全球非遗保护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非遗保护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数字化保护成为主流:数字技术将在非遗保护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保护将成为主流方式。

社区主导的保护模式普及:尊重社区主体地位的保护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实践。

跨界合作成为常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多方主体的跨界合作将成为非遗保护的常态。

非遗的创新发展受到重视:非遗的创新发展将受到更多重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成为重要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全球非遗保护愿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全球非遗保护的未来愿景是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全球非遗保护体系,实现以下目标:

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每种文化的价值都得到尊重,每项非遗都得到有效保护。

全球非遗保护实现均衡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非遗保护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均衡发展。

国际非遗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非遗合作机制,为全球非遗保护提供制度保障。

非遗成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非遗成为不同文化间对话与交流的桥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我们可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有效的全球非遗保护体系,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0]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_白皮书 中国政府网. 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9/content_6906335.htm.

[1]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 http://cn.chinadiplomacy.org.cn/2022-09/27/content_78440497.shtml.

[2] 人类命运共同体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BA%E7%B1%BB%E5%91%BD%E8%BF%90%E5%85%B1%E5%90%8D%E4%BD%93/1096715.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 求是. http://www.qstheory.cn/laigao/ycjx/2024-12/09/c_1130225672.htm.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非遗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 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8831.

[6] 以非遗保护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https://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9754.html.

[10] 中国非遗走向海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一带一路网. https://www.yidaiyilu.gov.cn/p/0RQEBDS8.html.

[11] 中国非遗走向海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人民日报.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3-06/13/nw.D110000renmrb_20230613_1-18.htm.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成型. https://www.ihchina.cn/luntan_details/22410.html.

[16] 非遗传承 - UNESCO. https://www.unesco.org/zh/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19] 教科文组织帮助后代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UNESCO. https://www.unesco.org/zh/articles/jiaokewenzuzhibangzhuhoudaishouhufeiwuzhiwenhuayichan.

[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 ....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8/12/content_5630974.htm.

[21] 中非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行动倡议. https://hudong.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409/t20240907_1149548.html.

[22] 中国非遗保护与国际合作之路. https://www.chinafolklore.org/web/index.php?Page=2&NewsID=10168.

[23] 中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坚定拥护者和积极推动者. https://www.gov.cn/xinwen/2020-12/19/content_5571163.htm.

[24] 面向未来、面向可持续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s://www.ihchina.cn/news_1_details/27933.html.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国家公共云平台非遗课程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图片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为您提供最专业的非遗一站式服务:


我们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非遗从业者提供专业的非遗咨询与非遗服务,包括非遗项目考察,非遗方案设计,非遗科研报告,非遗商业策划,非遗经营模式,非遗资源对接,非遗市场开发等非遗全产业链服务。

景区非遗业态运营方案;景区非遗文创产品定制服务;非遗进校园特色学校打造方案;非遗进校园课程设计方案;非遗课程图书出版服务;非遗进校园师资培训;非遗传承人“非遗实训室”建设方案;非遗进社区运营模式;非遗文创设计与售卖方案;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非遗工坊建设方案;乡村振兴非遗方案;非遗研学一体化方案;非遗美食产业运营方案;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方案;非遗体育产业运营方案;非遗游戏产业发展方案;非遗演出运营模式方案;非遗酒店民宿运营方案;非遗服装鞋帽产业发展方案;非遗小镇建设运营方案;非遗公共文化空间运营方案。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