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星期五
农历2025年3月12日

“山东实践”:非遗与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山东实践"研究报告

图片


山东省非遗资源概况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非遗与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山东省共有各类非遗相关企业和经营户120多万个,年产值达16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400余万人[0]。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山东省非遗资源的丰富性和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政策层面,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将非遗保护与美丽乡村、农耕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相结合,挖掘山东民间文化遗产[1]。这一规划为山东省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框架。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

山东省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非遗进景区"工程

泗水县将文化"两创"融入旅游发展,用旅游元素推动文化传承。大力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为等闲谷艺术小镇引入非遗项目[5]。这一做法将非遗与旅游空间相结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建设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了一批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包括淄博市陶琉国艺馆、滕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街区等13个基地[45][46]。这些基地集展示、传承、交流、体验、销售、研究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的平台。

以淄博市陶琉国艺馆为例,该馆位于淄博市文化中心,依托非遗项目有淄博镶嵌、布艺堆画、玻璃编织技艺等。游客可以参观了解非遗项目,参与体验活动,购买非遗产品[55]。该馆已成为展示淄博陶琉文化的窗口和促进陶琉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非遗特色旅游线路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泉·民艺"17条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48]。这些线路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线路设计中,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与乡村旅游融合

山东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山东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5亿人次,实现消费2850亿元,成为拉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18]。非遗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

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

山东省积极推动非遗与文创产业的融合,通过创意设计和创新发展,赋予传统非遗新的时代内涵和市场价值。

非遗文创产品开发

山东省各地积极探索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例如,淄博市的"齐品·淄博"文创品牌,是市委、市政府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一个有力举措、创新举措。该品牌不仅在淄博前所未有,即使在国内也是敢为人先[62]

非遗文创赋能文旅产业升级

烟台中艺匠承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以非遗文创赋能文旅产业升级"学术讲座,探讨了如何通过非遗文创提升文旅产业的质量和效益[16]。这反映了山东省对非遗文创在文旅产业升级中作用的重视。

非遗与手工业融合

山东省积极推动非遗与传统手工业的融合,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让非遗技艺在现代生产中焕发新的生机。

非遗工坊建设

高密市通过"非遗+工坊"模式,让非遗从"活起来""火起来"[39]。这种模式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工坊相结合,既保护了非遗技艺,又创造了经济价值。

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

山东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配套改建、新建传承体验中心,形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系[42]。这些平台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

山东省积极探索非遗与数字技术的融合,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数字云平台建设

山东文旅集团承建的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数字云平台,涵盖长城(山东段)、大运河(山东段)、黄河(山东段)平台,整合了黄河沿线旅游、文物、非遗、美食等资源[24]。这一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实现了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共享。

"非遗+直播"模式

高密市通过"非遗+直播"为非遗带来新活力、新动能[39]。这种模式利用现代直播技术,扩大了非遗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潍坊市: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新动能

潍坊市坚持保用并举的理念,将具有数量优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通过产业融合的形式转化为文旅行业的新动能。潍坊市拥有超过27,600家非遗相关企业和经营户,年收入超过138亿元。这表明潍坊市在非遗与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2]

高密市:"非遗+"全链融合发展新模式

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坚持守正创新,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引领,利用高密丰富的非遗资源,创新实施"非遗+"全链融合发展新模式。通过"非遗+工坊"让非遗从"活起来""火起来""非遗+旅游"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新场景、新业态,"非遗+直播"为非遗带来新活力、新动能[39]。这种全链融合模式为非遗与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青州市王府街道:书画产业全链条布局

作为青州书画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青州市王府街道充分发挥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书画产业全链条布局、多领域融合、品牌化打造,走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32]。这种全链条布局和多领域融合的做法,为非遗与产业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淄博市陶琉国艺馆:非遗与文化旅游融合

淄博市陶琉国艺馆位于淄博市文化中心的B组团,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自2016年开始动工建设,2018820日装修完成[50]。开馆之初,共有43家企业(大师工作室)入驻。该馆以建设"永不落幕的陶博会"为目标,为陶琉企业建设交流、交易、研发的平台[51]。陶琉国艺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还是一个集展示、交流、交易、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淄博市陶瓷和琉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泰安市致力于推动市县非遗场馆的建设与发展,其中,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凭借其优异的表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获评山东非遗旅游体验基地[37]。该中心充分融合运河文化、黄河文化、水浒文化、名人文化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49]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

政策法规保障

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框架。规划提出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与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衔接,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1]

项目梳理与分类指导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部署了加强项目梳理、突出门类特点、融入旅游空间、丰富旅游产品、设立体验基地、保护文化生态、培育特色线路、开展双向培训等8项重点任务[36]。这些任务为各地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

电商平台支持

山东省积极推动非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非遗活跃电商,将产品推向全国,这为非遗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的渠道[18]

教育培训支持

山东获批非遗相关课题立项20余项,教科研获奖10余项,专著2部,论文十余篇,2020年侍锦被评为山东非遗年度人物[29]。这些教育和研究活动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智力支持。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成效与影响

经济效益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山东省共有各类非遗相关企业和经营户120多万个,年产值160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400余万人[0]。这表明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效益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不仅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还提升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和参与度。通过"非遗进景区"、非遗体验基地建设等活动,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社会效益

非遗与产业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力。2018年,山东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5亿人次,实现消费2850亿元,成为拉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18]。这表明非遗与产业融合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效益

山东省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与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效衔接,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1]。这表明非遗与产业融合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还关注生态效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经验总结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山东省在非遗与产业融合过程中,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例如,高密市通过"政府引导+市场"的模式,推动"非遗+工坊"组织发展模式[43]。这种模式既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又发挥了市场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注重全产业链布局

山东省在非遗与产业融合过程中,注重全产业链布局。例如,青州市王府街道推动书画产业全链条布局、多领域融合、品牌化打造[32]。这种全产业链布局,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设计研发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强化数字技术应用

山东省在非遗与产业融合过程中,强化数字技术应用。例如,山东文旅集团承建的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数字云平台,整合了黄河沿线旅游、文物、非遗、美食等资源[24]。这种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为非遗与产业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

山东省在非遗与产业融合过程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例如,淄博市以"齐品·淄博"文创品牌为引领,挖掘当地陶琉文化、工业文化等地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新时代内涵[63]。这种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做法,既保护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增强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山东省非遗与产业融合的挑战与展望

未来展望

深化非遗与多产业融合:未来,山东省可以进一步深化非遗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多产业的融合,拓展非遗与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加强对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高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效率和效果。

推动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山东非遗走向世界,提升山东非遗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完善非遗与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为非遗与产业融合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保障。

图片


参考文献

[0]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山东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https://zhuanti.mct.gov.cn/2022ycrgdhd_detail_g7yU_944/6962.html.

[1] 山东省"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2/12/15/art_100551_10314716.html.

[5] 介绍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3/8/4/art_68527_10326910.html.

[16] 学术讲座(预告)--以非遗文创赋能文旅产业升级-烟台理工学院科研处. https://base.yitsd.edu.cn/info/1045/1833.htm.

[18] 山东: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https://czh.xauat.edu.cn/info/1015/1566.htm.

[22] 山东潍坊:推动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新动能. 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sd/202408/t20240829_954938.htm.

[24] 厚植深度融合新优势山东文旅集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http://www.sasac.gov.cn/n2588025/n2588129/c32344648/content.html.

[29] 教育引领、文化赋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3/6/20/art_261822_10323933.html.

[32]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展示(山东省)-新华网. http://news.cn/info/20230221/03321c0adceb4c3098706fe460fde7e3/c.html.

[36]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3/2/23/art_68375_10317314.html.

[37]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山东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https://zhuanti.mct.gov.cn/2022ycrgdhd_detail_g7yU_944/6962.html.

[39] 山东高密:"非遗+"闯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http://www.gaomi.gov.cn/149/47734/1729748013028610048.html.

[42] 山东多部门联合推动非遗旅游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sd/202208/t20220802_935089.htm.

[43] 山东高密:"非遗+"闯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http://www.gaomi.gov.cn/149/47734/1729748013028610048.html.

[45] 13个!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名单公布. http://www.sdxc.gov.cn/fzgg/lbtp/202401/t20240107_13467790.htm.

[46]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的通知.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3/12/29/art_100579_10333978.html.

[48] 山东公布非遗旅游线路和体验基地. http://whhly.shandong.gov.cn/art/2024/1/5/art_68375_10334145.html.

[49]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入选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http://www.dongping.gov.cn/art/2024/1/8/art_47103_10339238.html.

[50] 淄博市人民政府首页大图淄博陶琉国艺馆盛装开馆. https://www.zibo.gov.cn/art/2018/12/5/art_2117_1559527.html.

[51] 淄博市人民政府今日关注淄博陶琉国艺馆昨日开馆城市会客厅迎客来. https://www.zibo.gov.cn/art/2018/12/5/art_10_1559437.html.

[55] 淄博市新增省级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和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淄博市商务局. https://boftec.zibo.gov.cn/cec/news/detail?newsid=1339.

[62] 部长带货 淄博文创品牌火了 山东频道人民网. http://sd.people.com.cn/n2/2020/0607/c391433-34069442.html.

[63] 【淄博出圈】念淄于兹的齐文化 中国名牌网. https://www.chinatopbrands.net/s/1450-6327-48943.html.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国家公共云平台非遗课程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


——END——


关于我们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所属的开展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交流、成果展览、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文创设计、非遗产业园建设、非遗产业链建设的非盈利性内设机构。


图片



中国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非遗产业”发展计划


非遗旅游产业、非遗美食产业、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非遗体育竞技产业、非遗演出产业、非遗数字化产业、非遗游戏产业、非遗服装鞋帽产业、非遗酒店民宿、非遗赋能乡村振兴、非遗礼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非遗展览展销、非遗研学旅行、非遗亲子体验、非遗公司团建、非遗社区活动、非遗进校园、非遗教材图书出版以及全国各地非遗产业园、非遗小镇、非遗街区建设等全领域非遗产业链建设。



为您提供最专业的非遗一站式服务:


我们立足北京,服务全国。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非遗从业者提供专业的非遗咨询与非遗服务,包括非遗项目考察,非遗方案设计,非遗科研报告,非遗商业策划,非遗经营模式,非遗资源对接,非遗市场开发等非遗全产业链服务。

景区非遗业态运营方案;景区非遗文创产品定制服务;非遗进校园特色学校打造方案;非遗进校园课程设计方案;非遗课程图书出版服务;非遗进校园师资培训;非遗传承人“非遗实训室”建设方案;非遗进社区运营模式;非遗文创设计与售卖方案;非遗数字化建设方案;非遗工坊建设方案;乡村振兴非遗方案;非遗研学一体化方案;非遗美食产业运营方案;非遗中医药健康养生方案;非遗体育产业运营方案;非遗游戏产业发展方案;非遗演出运营模式方案;非遗酒店民宿运营方案;非遗服装鞋帽产业发展方案;非遗小镇建设运营方案;非遗公共文化空间运营方案。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