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世界非遗专题纪录片《篆刻》在北京李立山篆刻工作室开拍
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世界非遗专题纪录片《篆刻》在北京李立山篆刻工作室开拍
李立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艺术学博士后。
李立山,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师承王镛、刘彦湖、徐海、杨涛等先生;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业均为篆刻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导师骆芃芃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方向博士后,导师苑利先生。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印记中国”篆刻师生大赛评审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印友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书法篆刻)项目艺术家。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学术课题研究及创作,出版《仁者乐山——李立山书画篆刻集》《<论语>名典书印六十品》《“印从书出”的先行者——邓石如篆刻研究》《荣宝斋书谱·古代部分·赵孟頫》《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读本》等著作;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书法》《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重要学术期刊杂志,多次参加国内重要学术论坛及国内重要学术展览并获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凡体验》 纪录片项目概况及内容规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更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凡体验》纪录片项目,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纪录片的子项目之一,全片共30集,每集25分钟,内容包含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4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详见附表)。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至2026年末完成摄制,并以汉语、朝鲜语双语出版发行,面向全球7800万朝鲜语(韩语)使用者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 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该纪录片以第三人称视角深入非遗项目传承地、传承单位,真人实景探访纪录传承人和体验者沉浸式教与学的互动、 交流过程,生动讲述这些“非遗”项目在古往今来传承历史中所承载的中国故事,及其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深度挖掘、阐发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及精神内涵,全景呈现与之有关的地方自然、人文风貌及民族文化特色,宏观展现一幅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和大团结、大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壮美画卷。
【主创人员】
策划:玄虎
顾问:严敬群
导演:姜春
撰稿:崔永山
摄像:柳炫
【协拍单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44个非遗项目传承地、传承单位及传承人
类别 | 分集 | 非遗项目名称 |
手工 艺类 | 1 |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 |
2 | 中国剪纸 | |
3 |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 |
4 |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 |
5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 |
6 |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 | |
7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 |
8 |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
9 | 热贡艺术 | |
10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 |
11 |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
表演 艺术类 | 12 | 昆曲 |
13 | 京剧/粤剧 | |
14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格萨(斯)尔 | |
15 | 侗族大歌/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 |
16 | 南音/藏戏 | |
17 | 花儿/玛纳斯 | |
18 | 蒙古族长调民歌 | |
19 | 古琴艺术 | |
20 | 中国皮影戏/福建木偶戏 | |
实践 活动类 | 21 | 端午节/春节 |
22 | 二十四节气 | |
23 | 太极拳 | |
24 | 中国珠算 | |
25 | 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 | |
26 | 妈祖信俗/麦西热甫 | |
27 | 羌年/送王船 | |
28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 |
29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 |
30 |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西安鼓乐 |
备注:鉴于许多项目在国际分类中具有跨类属性,表中分类编排仅供摄制分集参考之用,最终作品集号与内容以出版物成品为准。
联系人:严敬群
非遗图文资料: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文旅部、农业农村部非遗课程专家,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常务委员,微博非遗智库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