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世界非遗专题纪录片《皮影》在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开拍
国家重点规划项目世界非遗专题纪录片《皮影》在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开拍
中国京西皮影非遗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白水洼路东800米,2017年6月正式开园,是以北京京西皮影为核心的非遗文化体验基地。园区设有皮影博物馆、露天剧场等七大功能区域,收藏展示数万件古旧皮影艺术品,通过舞台表演、手工制作等沉浸式体验传播皮影艺术。由龙在天袖珍人艺术团运营。该技艺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园区划分为五大核心区域:
皮影博物馆:设置艺术起源解读区、作品展示区,对比展示京西、河北等国内地域流派及国际皮影作品
沉浸式剧场:包含露天剧场与演出大厅,采用声光电技术增强传统皮影表现力
传习基地:设皮影雕刻工坊与体验馆,提供道具制作教学服务
主题展馆:包含"一带一路"国际皮影展区与红色主题光影艺术馆
配套服务区:涵盖办公区、展示区、演出区域及皮影体验馆
作为人类非遗传承基地,系统展示皮影艺术的四大维度:
雕刻工艺:涵盖驴皮选材、二十四道雕刻技法
表演体系:包含唱腔、操纵、剧本等舞台要素
历史脉络:展品年代跨度从明清至当代
国际交流:收藏中国各地区及国外皮影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凡体验》 纪录片项目概况及内容规划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更是中华文明和文化的典型代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凡体验》纪录片项目,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纪录片的子项目之一,全片共30集,每集25分钟,内容包含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4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详见附表)。该项目计划于2025年5月至2026年末完成摄制,并以汉语、朝鲜语双语出版发行,面向全球7800万朝鲜语(韩语)使用者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推动 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该纪录片以第三人称视角深入非遗项目传承地、传承单位,真人实景探访纪录传承人和体验者沉浸式教与学的互动、 交流过程,生动讲述这些“非遗”项目在古往今来传承历史中所承载的中国故事,及其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深度挖掘、阐发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及精神内涵,全景呈现与之有关的地方自然、人文风貌及民族文化特色,宏观展现一幅九州共贯、多元一体和大团结、大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壮美画卷。
【主创人员】
策划:玄虎
顾问:严敬群
导演:姜春
撰稿:崔永山
摄像:柳炫
【协拍单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产业基地
44个非遗项目传承地、传承单位及传承人
类别 | 分集 | 非遗项目名称 |
手工 艺类 | 1 |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 |
2 | 中国剪纸 | |
3 |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 | |
4 |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 |
5 |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 |
6 |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 | |
7 |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 |
8 |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 |
9 | 热贡艺术 | |
10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 |
11 |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 |
表演 艺术类 | 12 | 昆曲 |
13 | 京剧/粤剧 | |
14 |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格萨(斯)尔 | |
15 | 侗族大歌/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 |
16 | 南音/藏戏 | |
17 | 花儿/玛纳斯 | |
18 | 蒙古族长调民歌 | |
19 | 古琴艺术 | |
20 | 中国皮影戏/福建木偶戏 | |
实践 活动类 | 21 | 端午节/春节 |
22 | 二十四节气 | |
23 | 太极拳 | |
24 | 中国珠算 | |
25 | 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 | |
26 | 妈祖信俗/麦西热甫 | |
27 | 羌年/送王船 | |
28 |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 |
29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 |
30 | 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西安鼓乐 |
备注:鉴于许多项目在国际分类中具有跨类属性,表中分类编排仅供摄制分集参考之用,最终作品集号与内容以出版物成品为准。
联系人:严敬群
非遗图文资料: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文旅部、农业农村部非遗课程专家,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常务委员,微博非遗智库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