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品牌叙事与文化认同构建
非遗文创/品牌叙事与文化认同构建
故事化营销:通过非遗传承人的个人故事、技艺传承的艰辛历程、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等引发情感共鸣。例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匠人故事让传统技艺"出圈",引发了观众对传统工艺的情感共鸣。再如,李子柒在沉寂三年后,重返公众视野,发布了《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的视频。在成都漆器工艺厂,她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尹利萍学习复杂的漆艺技法,尤其是独特的雕漆隐花,成功克服了过敏等困难,向观众传达了这一传统漆艺的魅力,通过个人故事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IP化运营:将非遗元素转化为可识别、可传播的IP形象,增强品牌识别度和影响力。例如,"一藯"品牌通过与轻工集团联手推广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年轻化,推出"四季非遗"主题轻滋美食,谱写了美食与非遗的新篇章。再如,泡泡玛特与"90后顶级剪纸艺术家"陈粉丸携手,在新加坡举办了一个特别活动,通过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潮玩相结合,为SPACEMOLLY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消费的融合。
符号化表达:提炼非遗的核心符号和视觉元素,形成独特的品牌标识和视觉系统。例如,纪梵希与卷宗商店的合作推出2024黄历・龙鳞卷,这一作品根植于中国古典装帧艺术,融合现代设计理念,通过传统符号的现代表达,展现出品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再创作。再如,博柏利与竹编艺术家钱利淮合作,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钱利淮以"我们"为主题创作出九件竹编艺术装置,将品牌的经典格纹转化为竹编图案,突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符号的创新转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仪式化体验:创造与非遗相关的仪式和活动,增强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品牌忠诚度。例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非遗技艺的展示表演、文化体验的互动活动等,通过仪式感的营造,让消费者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来。
价值观传递:通过品牌叙事传递非遗所承载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如工匠精神、自然和谐、社区共享等,引发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例如,"一藯"品牌将"对精致品质生活有着极致追求"作为品牌文化,将"以美食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品牌使命,通过价值观的传递,建立起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品牌叙事与文化认同构建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和文化认同,通过生动、感人的故事和富有文化内涵的符号,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同时,也需要结合现代传播方式和媒介,增强叙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只有在这种深入的品牌叙事中,才能让消费者真正理解并认同非遗的价值和意义,建立起持久的品牌忠诚度。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文旅部、农业农村部非遗课程专家,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艺术建设专委会常务委员,微博非遗智库专家,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