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申报指南/申报“民俗”非遗时,如何避开“迷信”雷区
申报“民俗”非遗时,如何避开“迷信”雷区
申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需通过突出文化价值、剥离迷信色彩来符合非遗保护要求。
一、明确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申报时应强调民俗活动承载的历史记忆、社会功能及文化意义,例如通过文献记载、学术研究或田野调查证明其与地方传统、节庆仪式或生产生活的关联性,避免涉及超自然解释或宿命论内容。如潮州非遗宣传活动中,重点展示的是“潮州文脉”的传承而非迷信活动。
二、聚焦技艺与艺术表现
若民俗包含手工技艺(如剪纸、服饰制作)或表演艺术(如舞蹈、音乐),需详细描述其技术特点、审美价值及传承谱系。例如剪纸被定义为“民间艺人手中变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的艺术形式,而非迷信符号。申报材料可附技艺流程图、影像资料等实证。
三、规范申报材料表述
在项目基本信息中,使用“传统习俗”“文化实践”等中性词汇,避免出现“祈福消灾”“驱邪避祸”等易被误解为迷信的表述。申报目的应侧重“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区认同”等社会价值。参考肥城市非遗培训会中强调的“政策解读与申报实务”,需严格遵循国家非遗名录体系标准。
四、结合现代功能转化
说明民俗在当代社会的适应性调整,如从祭祀仪式转化为文化展演或旅游体验活动。潮州市在组织重大民俗活动时,注重“宣传与组织工作”而非宗教性质,体现其公共文化服务属性。可提供活动策划方案、媒体报道等佐证。
五、依托学术与政策支持
引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强调非遗需“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排除“危害社会秩序”的内容。申报时建议咨询专业的非遗研究机构进行专业评估。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