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引领未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综述
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内,一台机器狗正围着观众打转互动,不远处几位年轻人头戴VR设备“置身”于悬空寺险峻楼阁间发出连连惊叹。这场文化盛宴汇聚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近2000家企业,7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创下历届之最。
第八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于2025年8月21日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这场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的文化盛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更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呈现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从仿生机器人到地下考古方舱,从MR数字文旅体验到文物流体DIY摆件,本届文博会用创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化IP“潮”起来。
展会概况:规模空前,影响深远
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山西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自2013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今年已经举办到第七届。
本届文博会由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文旅厅、省广电局、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进行。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一倍多,创下历届之最。
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主会场共设7个主题馆,分别是文化产业综合馆、文化科技馆、文化专题馆、文化消费馆、文化贸易馆、工美·非遗互动馆等。
此外,全省各地还设置了多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剧目展演、电影放映、非遗体验、文化消费等活动。
六大新变化:突破性创新,全面提升
本届文博会在多个方面呈现突破性变化,相较于往届,它在展览规模、科技含量、文创阵容、互动形式、开放程度、观展体验等六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览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展区面积较上届翻倍,国际参展商遍及五大洲。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参展企业涵盖新型旅游装备、智能体育、智慧文物以及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
文创阵容更加多元,一批融合非遗技艺、科技元素与时尚设计的新品亮相。互动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打造沉浸式体验。
开放程度显著提升,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观展体验更加舒适,组委会在服务细节上做足了功夫。
科技与文化融合:新质生产力重塑文化IP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本届文博会最亮眼的标签。宇树科技展区的机器狗和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还可以应用于古建监测、文物数字化保护等领域。
山西省文物局展区的文物流体DIY摆件,通过数字化色彩模拟,让观众亲手创作文物衍生艺术品。山西文博集团展区的MR数字文旅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头戴设备就能走进高平铁佛寺,触摸真实文物。
仿生机器人也成为展会一大亮点。以“柳宗元、王勃”形象设计的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将与游客对诗互动,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此外,展会还展示了机器狗舞狮表演、人形机器人拳击表演等。这些科技元素不仅丰富了文化展示的形式,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特色展区与文创产品:多元文化,精彩纷呈
忻州展馆以“文跻九原雅出秀容”为主题,设置七大展区,汇聚70家企业的文化瑰宝。展示区通过大屏幕生动呈现忻州古城、五台山、雁门关等文旅地标。
传承“忻”文化展示区重点展示代州黄酒专业镇的5家酒企产品及定襄雕刻的古建模型、砚台等工艺精品。走进“忻”非遗展示区集结了25家企业,繁峙晋绣坊的刺绣、忻州山水关文化的剪纸、代县华勤彩塑的泥塑作品惊艳亮相。
消费“忻”场景展示区集中呈现忻州特色产业,包括宁武药茶、神池胡油、五台山沙棘饮料等地方名品,观众可现场品尝毛健茶、沙棘汁、豆面饼等特色美食。
在文创产品方面,省文物局推出的“晋魂系列”将玉鹿形象转化为纸雕灯冰箱贴,运城烫烙画则让关公、哪吒等IP焕发新彩。这些产品融合非遗技艺、科技元素与时尚设计,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
国际参与:扩大朋友圈,促进文化交流
本届文博会的国际参与度显著提升。来自35个国家的200余家境外企业参展,通过东南亚、中东、东西欧及“一带一路”(中北亚)四大主题展区,构建起全球文化交流的立体网络。
文化贸易馆四大主题展区各具特色,重点展示具有国际贸易潜力的文化产品,助力中外文化产业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中北亚)展区汇聚18个国家的文化精粹,为观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交流体验。
山东巧林榫卯积木展位前围满了体验的观众。小朋友们通过拼搭榫卯构件,亲身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智慧。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品已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希望借助山西丰富的古建资源,共同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国际“朋友圈”的扩大直接反映了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种开放共赢的姿态不仅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更为本土文化企业开辟了国际化发展的新路径。
活动体验:互动多样,沉浸参与
本届文博会期间,主会场举办了 “1+3+N”系列文化活动。“1”即指山西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3”是指三场重要发布活动:文化传承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文化科技融合典型案例发布和山西“文化地标”典型案例发布。“N”是指各市、各单位在主会场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互动体验区特别设置了集章打卡、吉祥物互动等环节。8月21日至25日的每个整点时段,7个形态各异的文博会吉祥物“晋小友”人偶集体登台,嗨跳一曲欢迎舞,然后走到台下与现场观众亲密互动、派发奖品、拍照合影。
展会还开启了不“七”而遇有奖问答活动。依托关于山西文化、历史、人文、非遗、地理、美食、民俗、文艺及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等多方面的百科式“文博题库”,采用开放式问答模式,答对者可获得文创纪念品。
观众可以现场参与接金币、切水果、打地鼠、跳一跳、疯狂跑酷等5款参与门槛低、体验感和互动性强的跨屏协同竞技互动游戏。单个游戏排名前三的优胜者获得文创纪念品。
服务保障:贴心周到,便捷舒适
为方便观众参观,组委会在服务细节上做足了功夫。文博会门票分为纸质票和电子票,还开通了4条免费公交接驳专线。
在会场周边开辟了6个停车场,设置多个美食专区和数千个休息座椅,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免费公交线路覆盖了太原市主要区域和交通枢纽,包括九丰路公交总站-万象城-潇河国际会展中心、胜利桥东公交总站-敦化坊-山西大学-潇河国际会展中心、火车南站西广场公交站-潇河国际会展中心、西桥地铁站B站口-潇河国际会展中心等线路。
运行时间为市内-潇河:8时—15时,潇河-市内:10时—18时。各线路路牌均显示相应起止站点,方便识别,发车根据客流情况,人满即发,人少时保证1小时车距。
对于自行驾车的市民,路线选择可以走滨河东路-汾潇街-宏业路进入停车场,停车免费。社会车辆到达会展中心后,因部分停车场距离场馆位置较远,还特别开通了免费的接驳路线。
文化意义: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文化强省建设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拥有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如何让这些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一直是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届文博会给出了一个创新性的答案:通过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实现传统文化IP的价值重塑。在文博会现场,融合创新案例比比皆是: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的文物精品,既保持了文物的历史质感,又解决了珍贵文物无法长时间展出的难题。
通过数字化手段还原的古建模型,让观众可以从任意角度欣赏建筑细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文化体验产品,为每个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游览方案。
正如作为嘉宾亮相山西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活动的《浪浪山小妖怪》导演、编剧於水所说:“文化打底,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现代技术,连接现实,助力文旅。”
山西正在探索一条以科技赋能文化、以文化引领科技的发展新路子。
展会上,智能机器狗与孩子们互动嬉戏,VR头显让悬空寺的险峻穿越时空来到眼前,柳宗元和王勃的仿生机器人正与游客吟诗作对。
五天的盛会,科技与文化融合带来的创新活力已经点燃。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展示了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指明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路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三晋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