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星期三
农历2025年7月26日

热点透视: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的“非遗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的“非遗外交”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中的“非遗外交”巧妙运用文化纽带,展现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深层智慧。它通过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方式,让各国民众在情感共鸣中增进理解,是“上海精神”中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 作用维度 | 具体体现与价值  |

文化传播与形象塑造 | 展示中国非遗精髓(如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呈现开放、自信、创新的现代中国形象。  |

民心相通与情感联结 | 亲身体验(如制作漆扇、拓印“福”字)创造共同记忆,用艺术语言跨越障碍,播下友好的种子。  |

理念传递与价值共享 | 通过具体器物(如榫卯结构)诠释“和合共生”、“协商合作”的中国智慧,无声地传递“上海精神”。  |

经济与战略延伸 | 提升城市魅力,潜在带动文旅与相关产业合作,为政治经贸领域的“硬合作”注入可持续的“软动力”。 |

文化展示与交流

天津峰会期间,泥人张彩塑、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六大非遗项目在新闻中心亮相。它们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深厚的文化载体,以其直观、生动、互动性强的特点,成为“读懂中国的东方窗口”。外国记者们通过亲手体验灯芯草点染、拓印“福”字、制作漆扇等方式,沉浸式地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这种亲身体验远比文字和图片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民心相通与情感联结

非遗互动体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土耳其记者在传承人指导下拓印出“福”字,当巴基斯坦友人感叹“中国文化让人在内心深处编织起紧密的纽带”,当印度记者体会到中印古老文明的美丽与交融时,非遗便超越了技艺本身,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这些亲切而温暖的互动,能够有效消除隔阂,播下友好与理解的种子。

理念传递与价值共享

非遗项目中蕴含的中国哲学和智慧也得到了巧妙诠释。

例如,榫卯技艺中,重逾1300斤的世界最大鲁班锁“大菠萝”需要特定构件让出空间才能解开,传承人辛全生借此解读:“这体现了‘和’与‘合’的精神——唯有协商合作,方能找到解决之道”。

郑氏漆器制作中使用的“漂流漆”技法,每一柄扇子都独一无二,创作者郑勇则用“如胶似漆”的中国古语,寓意文化能将不同国家、民族和文明连接在一起。

这些生动的解读,将“和合共生”、“协商合作”等“上海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可知可感的方式传递出去。

经济与战略延伸

“非遗外交”也为天津乃至中国带来了积极的外溢效应。

它直接提升了天津的城市文化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展示了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友好的互动体验,能有效增强外来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国的亲近感,这种好感是未来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情感基础。

文化的吸引与互联,能为未来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创造更多机遇,从而服务于更广泛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天津峰会的“非遗外交”通过文化展示、情感联结和价值共享,成功促进了各国民心相通,为深化区域合作注入了持久的文化动力。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外交智慧。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图片


——END——


联系我们


图片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