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阅兵亮点及变化
历届阅兵亮点及变化
阅兵是观察一个国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中国的历次阅兵,既展现了国威军威,也默默记录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与蜕变,更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和强盛。
| 阅兵年份 | 亮点与特点 | 受阅规模与主要装备 | 历史意义与变化 |
| 1949(开国大典) | “万国牌”装备(缴获为主)战机“飞两遍”• 骑兵方队最后一次受阅 | 1.64万余人• 武器产自24国• 17架飞机 | • 新中国首次阅兵• 从骡马化向机械化起步 |
| 1959(国庆10周年) | • 装备基本国产化• 59式坦克首次亮相 | • 国产“红旗”检阅车• 新型国产喷气式歼击机 | • 国防工业自立自强的开端 |
| 1984(国庆35周年) | • 战略导弹首次公开• 装备全部国产自行设计 | • 1万余名官兵• 28种装备 | • 改革开放后首次阅兵• 展现国防现代化跨越发展 |
| 1999(国庆50周年) | • 90%以上新装备• 陆军航空兵等新兵种首次参阅• 维和部队首次亮相 | • 2.4万余人• 42种大型装备 | • “世纪大阅兵”• 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 |
| 2009(国庆60周年) | • 90%以上装备首次参阅• 作战体系模块编组• 歼击机女飞行员驾机受阅 | • 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 52型国产装备 | • 诸军兵种协同•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形态初显 |
| 2015(抗战胜利70周年) | • 首次非国庆日阅兵• 抗战老兵、英模部队方队• 84%装备首次公开• 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 | • 2万名官兵• 国产主战装备 | • 主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2017(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 | • 首次沙场阅兵• 突出实战化(着作战装具、按作战编组)• 近一半装备首次亮相 | • 1.2万名官兵• 600余套装备、100多架战机 | • 体现“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 |
| 2019(国庆70周年) | • 40%装备首次亮相• 信息作战、无人作战模块首次独立受阅• 东风-41核导弹等“大国重器”震撼登场 | • 约1.5万名官兵• 580台(套)装备、160余架战机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 |
| 2025(抗战胜利80周年) | •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部队等)首次集中亮相• 100坦克等智能装备登场• 无人、智能、反无人装备突出• 女民兵首次着戎装参阅 | • 45个方(梯)队• 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新型装备占比大 | • 展示我军“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发展方向• 按实战化联合编组,体现体系作战能力 |
从“万国牌”到“中国芯”:一条强军之路
1. 武器装备的蜕变:从1949年“万国牌”武器装备的“凑合”,到1984年战略导弹的震撼亮相,再到如今全部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以及高超音速导弹、隐身战机等“大国重器”。这不仅体现了国防工业体系的完善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飞跃,更象征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巨大提升。
2. 力量结构的变化:受阅部队从早期的以陆军为主,发展到如今陆、海、空、火箭军等诸军兵种协同,比例日趋均衡。2015年首次有抗战老兵、英模部队方队,2019年文职人员、维和部队方队首次亮相,2025年军事航天、网络空间等新质作战力量集体登场,清晰勾勒出人民军队力量结构的调整优化与现代化进程。
3. 编排与理念的演进:编组形式从早期按军兵种单独列队,发展为2009年体现作战体系模块编组,再到2025年按实战化联合编组(如陆上作战群、海上作战群等),“箭”形布阵等。这反映了军事战略思想和作战理念的深刻变革,从注重单一装备性能向提升体系作战能力转变。
4. 形式与主题的丰富:阅兵地点从天安门广场扩展到朱日和训练基地,形式从国庆阅兵扩展到纪念抗战胜利、建军节等专题阅兵。主题也更加多元,既有展示建设成就,也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及突出实战练兵、捍卫和平等多重含义。
关于阅兵,你可能还想知道
为何中途有二十五年未举行国庆阅兵?
主要是因国家处于特殊时期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考虑。1960年,中央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女兵/民兵在阅兵中的角色变化?
她们的身影日益活跃。1958年女民兵首次出现,2009年三军女兵方队和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2025年女民兵首次着戎装参阅,展现了“民”的身份与“兵”的属性的结合。
阅兵中的“首次”意味着什么?
几乎所有“首次”背后,都反映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可能是新装备列装、新兵种成立、新战法成型或新理念落实。
历次阅兵,犹如一部浓缩的中国国防现代化史。它见证了人民军队从“骡马化”到“机械化”,再到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的伟大征程,也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艰辛与辉煌。
阅兵不仅是威武之师的公开展示,更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国家安全的信心和对世界和平的珍视。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
——END——
联系我们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