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9星期日
农历2025年8月28日

专家报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专委会年会:扎根区域文化 培育时代工匠

专家报告

扎根区域文化  培育时代工匠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文化育人创新实践与成效总结

易志军(酒泉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


图片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作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 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布局,秉承胡杨精  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学校不仅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骨干高  职院校、全国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更是入选了“中国特色高水平  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荣获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 优秀学校奖等多项荣誉。

学校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引,将非遗传承 与保护作为重要载体,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酒泉丰 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学校打造了具有地 方特色的敦煌非遗精品和品牌文化。近年来,学校获批全国非遗职教 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甘肃省文旅厅 非遗传承人研培院校,并荣获非遗特殊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基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学校构建了非遗与职业   教育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形成了“平台、课程、双创、研学、培训 五位一体的“酒职模式”。这一模式以实践为导向,将非遗传承与职   业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陶研理念引领,非遗教育体系构建

学校深入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 做合一”三大原则,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非遗传承创新深度融合。以 陶研教育理念为指导,学校构建了完整的非遗教育体系,将非遗传承 纳入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补 充、传承与创新相促进的教育模式。

学校依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平台,积极参与 全国非遗教育交流与合作。2024年9月,学校成功申报承办了甘肃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彩绘泥塑制作技 艺研修培训班),此次研培班的顺利实施,既是对彩绘泥塑制作技艺 传承与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2025年8月,学校组织承办中陶会非遗专委会2025年工作年会筹备调 研活动,与专委会秘书长胡红沐一行就会议时间、规模设定、议题设 置及会期安排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年会将紧扣“非遗赋 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非遗技艺传承创新、非遗教育课  程体系建设及跨区域协作机制等议题,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行业交流平  

(二)实践平台构建,非遗传承根基筑牢

学校搭建了“143”非遗实践平台体系,即:一个非遗传习所、四 个技术工坊、三个研究中心。在建成敦煌彩塑非遗传习所基础上,积 极引进非遗资源,邀请非遗传承人合作建成敦煌矿物颜料工坊、陶艺 工坊、戈壁石艺画工坊、夜光杯雕工坊,形成了规模较大的非遗聚集 群落。同时,学校申报成立了非遗传承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研学 旅行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特色菜品研发中心三个研究中心,整体 形成了学校“一所四工坊三中心”的匠心小筑实践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场所,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提供了科 研支撑。

1.敦煌彩塑非遗传习所:配备1:1复制的敦煌石窟壁画及彩塑, 进行“情景化、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

2.四个技术工坊:每个工坊由非遗传承人担任主导教师,传授专 项技艺,包括敦煌矿物颜料制作、陶艺创作、戈壁石艺画制作、夜光 杯雕刻等传统非遗技艺。

3.三个研究中心:主要开展非遗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将研究成 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和文创产品。

表:酒泉职业技术大学非遗实践平台构成

平台类型

名称

主要功能

非遗传习

 

敦煌彩塑非遗传习所

敦煌彩塑技艺传承 与实践教学

 

技术工坊

敦煌矿物颜料工坊、陶艺工坊、戈壁 石艺画工坊、夜光杯雕工坊

专项非遗技艺传授 与体验

 

 

研究中心

非遗传承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研学

旅行研究中心、"丝绸之路"特色菜品

研发中心

 

非遗研究、课程开 发与文化交流

(三)课程体系开发,文化育人实效显著

立足地方文化资源,依托实践平台,学校整体构建了“非遗通识 课、非遗专业课、非遗方向课”三进阶课程体系。以旅游管理专业群 各专业为试点,开设“舌尖上的非遗”、 “指尖上的非遗”、 “足尖上的非遗”等非遗专业课程,并在玉器设计与工艺专业、旅游管理专 业开设了敦煌文创非遗方向课程。

2024年,学校推出《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国际双语在线课程,该 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理论部分,涵盖敦煌文化的历史背景、 敦煌石窟及壁画的概况、敦煌题材的艺术价值等内容;实践环节包含 敦煌壁画的白描、地仗制作、泥板画、文创设计四个模块。该课程获 “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课”,成为学校“职教出海”的典型案  

通过非遗“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进社团”活动和“一生一 ”计划,确保每位学生学会一项地方非遗技艺。出版非遗教材《敦 煌壁画技艺》,建设非遗教学资源库和《敦煌壁画与文创》线上非遗 课程,实现了非遗教育的全面覆盖和个性化培养。

表:酒泉职业技术大学非遗课程体系层次

课程类型

面向专业

代表课程

培养目标

 

非遗通识课

全校所有专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普及非遗知识,培养文化素养

 

 

非遗专业课

 

 

相关专业

 

《敦煌壁画》《敦煌彩 塑》

传授专项非遗  技艺,培养核心能力

 

 

非遗方向课

 

 

特色专业

 

《中文+敦煌壁画艺 术》

培养非遗创新与国际传播能力

(四)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能力全面提升

学校打造了一支由“名师名匠”带头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

新团队,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聘请技 能大师、非遗传承人、劳模到学校任教。通过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 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创新推出的《中文+敦煌壁 画与文创》课程深受国内外学生欢迎,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情境化、 体验式”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环境,实现教学资 源优势互补。线上,智慧树、中文联盟课程等网络平台承担着内容讲 授、互动答疑等功能;线下,学校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 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学校还聘请了一批民间艺术家担任兼职教 师,将最地道的非遗技艺带入课堂,确保了非遗传承的原真性和活态性。

(五)赛事成果丰硕,专业技能显著提升

在各类大赛中,酒职学子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顽强的信念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提升技 能。近五年,学校学生参加各类非遗大赛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3 项、三等奖4项的好成绩,学校荣获“非遗特殊贡献奖”。

2024年7月, “遇见敦煌”一酒泉职业技术大学留学生敦煌壁画 小品展在酒泉美术馆开幕,展出了来自菲律宾等国家留学生的多幅作 品。这些作品展现了留学生对敦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意表达,是学 校非遗教育成果的国际展示。赛事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参与比赛,学生将课堂 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转化为具有创新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实现 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六)研学活动丰富,文化传播效果显著

学校坚持“非遗是研学的最好内容,研学是非遗最好的传承方式 的理念,打造了酒泉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和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研学基地等平台,开发泥塑制作、泥版画制作、珐琅工艺、面塑、戈壁石艺画等10多个研学项目和研学课程。学校累计接待中小学生研学 300多场次,16000余人次,编纂《酒泉文旅研学手册》《研学酒泉》 等教材4部。为留学生开设彩塑非遗、泥皮画制作等课程,通过非遗 传承技艺,弘扬文化。

研学活动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在青少年心中种下 了非遗传承的种子。通过亲手体验非遗技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有了 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七)培训体系完善,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学校形成了服务乡村振兴和传统手工艺振兴的技能培训体系。探“地方政府+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乡村”发展模式,打造了助力乡村 振兴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包,构建了完整的技能培训课程体系。

2025年6月,学校乡村振兴学院在酒泉肃州区果园镇丁家闸村成 功举办了中国面塑专题讲座与技法培训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的方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场生动的非遗文化盛宴。活动旨在推动 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村民对传统技艺的认知与技能,进一步落实学院 服务地方发展的使命。

学校还建成酒泉市文化创意类人才培训基地暨非遗传承创新中心, 积极申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院校,培训本地乡村  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能保障。

(八)国际合作创新,敦煌文化走向世界

学校依托敦煌文化、新能源技术等独特优势,持续探索“中文+职 业教育”的国际化课程,致力于"职教出海",不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 "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2024年11月,由酒泉职业技术大学承担建设的《中文+敦煌壁画艺术》国际双语在线课程获评“全球中文联盟数智化教学金课”,标 志着学校在国际化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学校还通过甘肃省非遗职教集团开展“非遗进校园”展演活动, 各成员单位联动,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展示,在各院校师生中营 造人人知晓“非遗”、人人热爱“非遗”、人人学习传承“非遗”的 浓厚氛围,让全校学生在接触非遗的同时,感受其魅力,传承、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跨界融合创新,非遗活力持续焕发

学校利用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平台优势,先后研发了 《敦煌艺术剪纸册页》《敦煌艺术手绘》《戈壁石艺画》《掐丝珐琅 系列作品》《玉雕》等16项文创产品,孵化14支创业团队,参加 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26项。相关非遗作品参加“黄炎培杯”中华职 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获奖9项。

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丰富了非遗传承的形式和内容, 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就业的新途径。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市场需 求相结合,开发出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实现了文 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总结与展望

酒泉职业技术大学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引,以非遗传承与保护 为载体,构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通过“平台、课程、双创、研学、培训”五位一体的“酒职模式”, 将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又传承 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非遗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重点推进 以下工作:

1.深化“中文+职业教育”国际化课程建设,推动更多非遗课程“出 ”,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2.加强非遗跨界融合创新,探索敦煌艺术与更多非遗技艺及现代 产业的结合,开发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

3.完善“地方政府+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乡村”发展模式,扩大乡 村振兴技能培训覆盖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将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做好“非遗”大文 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实 现高质量发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北京市丰台区大成路非遗产业孵化创业园主理人。


图片


——END——


联系我们


图片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 如果您有容易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一起联合做品牌赋能与提升,全国宣传推广打通变现路径;


  • 如果您在寻找好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提供有市场的非遗项目为您量身定制,扶持您创业就业。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