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花奖"获奖作品看民间文艺创作方向
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作品看民间文艺创作方向

民间文艺作品的创作方向
从历届获奖作品可以看出,民间文艺作品的创作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结合
:作品既保留了传统民间文艺的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创新表现手法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材料、技法和表现形式。
2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表现
地方特色突出
:作品注重表现地方文化和民俗,如壮族欢哈《歌路长 情海深》、《陇南·老山歌》等,强调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多样性
:涵盖多种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元素,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3 主题的多元性
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作品主题涵盖爱情、历史、民俗、神话等,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 时代主题
:作品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如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4 工艺的精湛与创新
工艺精湛
:工艺美术类作品在材料选择、工艺技法上精益求精,如核雕《那个年代系列作品》、剪纸《潮风百韵·一剪千华》等,展现了高超的技艺。 创新工艺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和材料,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5 学术研究的深入
理论支持
:学术著作类作品对民间文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民间文艺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支持。 跨学科研究
:结合民俗学、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学科视角,全面探讨民间文艺的内涵和价值。
6 田野考察与实践
实地调查
:鼓励对民间文学、艺术及民俗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为学术研究和创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实践与理论结合
:将田野考察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研究,指导民间文艺的创作和传承。
从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获奖作品看民间文艺创作方向
山花奖概况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奖,也是民间文艺最高奖项。该奖项分设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四个子项,以表彰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表现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成绩突出、德艺双馨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自1999年举办第一届以来,山花奖已走过二十余年历程,成为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齐名的我国文艺界最高奖项之一。
山花奖的设立和评选,不仅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也为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山花奖的评选,一批批优秀的民间文艺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民间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山花奖的评选标准严格,要求作品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表现民族特色,又要具有创新精神。这些要求反映了民间文艺创作的方向和趋势,为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指南。
山花奖获奖作品分析
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
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旨在表彰在民间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涵盖了民间文学研究、民间艺术研究、民俗学研究以及民间文化田野考察报告等多个方向,充分展示了我国民间文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例如,第十六届山花奖中,安德明的《家乡民俗学》、《热贡艺术及传承人·唐卡》丛书(汉文版1-4)、《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等作品获得了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家乡民俗学》通过总结中国民俗学史上的家乡研究潮流,结合作者及相关同行的家乡田野研究经验,同时积极参考国际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并全面论证了作者首倡的"家乡民俗学"理论。该著作不仅为民间文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民间文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热贡艺术及传承人·唐卡》丛书则对热贡艺术及其传承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录和研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则通过民族志的方法,对稻作哈尼人的神话世界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神话与民俗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蓝印花布文化档案·南通卷》则对南通地区的蓝印花布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记录和研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
优秀民间文学作品
优秀民间文学作品旨在表彰在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民间史诗等多种形式,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例如,第十六届山花奖中,《陇南·老山歌》(上下册)、《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新故事《箭塔村故事集》获得了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奖。
《陇南·老山歌》(上下册)收集整理了陇南地区的老山歌,这些山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世界和文化传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大运河·河北民间故事》则通过民间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大运河河北段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展现了大运河作为文化符号的丰富内涵。新故事《箭塔村故事集》则以箭塔村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故事,反映了当代农村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
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旨在表彰在民间艺术表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品和团体。这些作品涵盖了民歌、广场歌舞等多种形式,反映了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和表演技艺。例如,第十六届山花奖中,壮族欢哈《歌路长情海深》、民歌作品《阿依嫫嫫》《擀毡调》、广场歌舞作品《展宏魁》《斯玛卓》获得了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奖。
壮族欢哈《歌路长情海深》展示了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男女有情人寻情、乱中新生的秘密,内在细微的颤动和安宁,那么远,又那么近,那么平常,又那么陌生。这首民歌既保留了壮族传统欢哈的艺术特点,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民歌作品《阿依嫫嫫》《擀毡调》则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广场歌舞作品《展宏魁》《斯玛卓》则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表现,展现了当代民间艺术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
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旨在表彰在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品和工艺美术家。这些作品涵盖了皮雕、剪纸、刺绣、核雕、竹雕、石雕、贝雕、台绣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我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艺术魅力。例如,第十六届山花奖中,皮雕《留给春天的种子》、剪纸《潮风百韵·一剪千华》(一组15件)、刺绣《法海寺造像系列》(一组3件)、核雕《那个年代系列作品》(一组5件)、竹雕《竹艺西游记》(一组5件)、石雕《古厝新韵》、贝雕《龙凤呈祥舟》、台绣《涌》(一组3件)获得了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皮雕《留给春天的种子》通过精湛的皮雕技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传承。剪纸《潮风百韵·一剪千华》(一组15件)则通过精美的剪纸艺术,展现了潮风的韵律和美感,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刺绣《法海寺造像系列》(一组3件)则通过精细的刺绣技艺,再现了法海寺的造像艺术,展现了刺绣艺术的细腻和精致。核雕《那个年代系列作品》(一组5件)则通过微雕技艺,在小小的核雕上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竹雕《竹艺西游记》(一组5件)则通过精湛的竹雕技艺,再现了西游记的故事场景,展现了竹雕艺术的独特魅力。石雕《古厝新韵》则通过传统的石雕技艺,表现了古厝的新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贝雕《龙凤呈祥舟》则通过精美的贝雕艺术,表现了龙凤呈祥的吉祥寓意,展现了贝雕艺术的独特魅力。台绣《涌》(一组3件)则通过精湛的台绣技艺,表现了涌动的美感,展现了台绣艺术的艺术魅力。
民间文艺创作的主要方向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一方面,获奖作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了民间文艺的精髓和特色;另一方面,这些作品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了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使民间文艺作品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满足了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传承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技艺和表现手法,继承和发扬民间文艺的精髓和特色。在创新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发展,吸收新的思想和表现形式,赋予传统民间文艺新的内涵和表现方式。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创作出既有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色,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地域文化的挖掘与表现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这些作品注重挖掘和表现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地域文化的挖掘与表现,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自信。
在挖掘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特定地域,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挖掘和整理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民间文艺资源。在表现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运用恰当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真实、生动、艺术地表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增强作品的文化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只有在挖掘和表现两个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厚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主题的多元性与深度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这些作品不仅主题多样,涵盖了爱情、历史、民俗、神话等多个方面,而且在表现这些主题时,也注重深度挖掘,展现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主题的多元性与深度,使民间文艺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在多元性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拓宽视野,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和表现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主题和内容。在深度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挖掘主题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展现对人生、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只有在多元性和深度两个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工艺的精湛与创新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工艺的精湛与创新在工艺美术类作品中,这种特点尤为明显。这些作品不仅在传统工艺上精益求精,追求精湛的技艺和完美的表现,而且在工艺创新上也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材料、技法和表现形式,展现了工艺的精湛与创新。工艺的精湛与创新,使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成为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精湛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创作出技艺精湛、表现完美的作品。在创新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勇于探索和尝试,不断更新观念和技术,吸收新的思想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只有在精湛和创新两个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成就,而且在学术研究上也有深入的探讨和拓展,展现了对民间文艺的理论思考和学术探索。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不仅有助于民间文艺的理论建设,也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民间文艺的实践和创作,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在深入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民间文艺的历史、现状和特点,挖掘其内在规律和价值,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拓展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领域,吸收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民间文艺的新领域和新方向,推动民间文艺研究的繁荣发展。只有在深入和拓展两个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创作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田野考察与实践应用
从历届山花奖获奖作品来看,这些作品不仅注重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而且也重视田野考察和实践应用,通过实地调查和实践应用,获取第一手资料,验证理论假设,指导创作实践。田野考察与实践应用,不仅有助于民间文艺的理论建设和艺术创作,也有助于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在田野考察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入民间,实地调查和收集民间文艺的资料和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在实践应用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将理论研究成果和艺术创作成果应用于民间文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指导民间文艺的实践和应用,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只有在田野考察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都下功夫,才能创作出具有科学依据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民间文艺作品。
民间文艺创作的未来趋势
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的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民间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民间文艺创作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拓展了创作的边界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传统工艺的价值和魅力也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记录、传播和推广,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数字化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也有助于创新和发展民间文艺,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结合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方面,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关注全球民间文艺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民间文艺创作也需要突出本土特色,挖掘和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作品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国际视野与本土特色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跨界融合与多元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文艺需要与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领域进行跨界融合,拓展创作的边界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民间文艺也需要在自身领域内进行多元发展,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满足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跨界融合与多元发展,不仅有助于民间文艺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增强民间文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民间文艺工作者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通过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民间文艺也需要传承文化传统,挖掘和表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不仅有助于民间文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实现,也有助于增强民间文艺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北京市丰台区大成路非遗产业孵化创业园主理人。

——END——
联系我们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如果您有容易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一起联合做品牌赋能与提升,全国宣传推广打通变现路径; 如果您在寻找好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提供有市场的非遗项目为您量身定制,扶持您创业就业。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