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星期五
农历2025年9月11日

专家观点/以系统性思维引领非遗工作的新时代

以系统性思维引领非遗工作的新时代

——论非遗传承保护、创新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与可持续性

非常荣幸能与全国非遗战线的各位专家、领导共同探讨非遗工作的未来。当前,我国非遗保护事业正从“抢救性保护”向“科学性保护、系统性传承、创新性发展”的新阶段迈进。面对日益复杂的内部挑战与外部环境,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已难以为继。

本报告旨在论证:将系统性思维贯穿于非遗工作的全过程,是应对当前挑战、实现非遗可持续繁荣的必然选择和核心方法论。

一、 为何迫切呼唤系统性思维?——认清非遗工作的现实复杂性

非遗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标本”,而是一个活态的、复杂的巨系统。其复杂性体现在:

1.  要素的多元性:涉及传承人、社区、受众、学者、政府、企业、媒体等多方主体;涵盖项目本体、技艺、知识、空间、工具、市场等多种要素。

2.  关系的网络化:各主体与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传承人的积极性受政策、市场、社会认同的多重影响;一个项目的创新可能颠覆另一个项目的生存空间。

3.  动态演变性:非遗始终处于流变之中。社会环境、技术革命、生活方式变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非遗的存续样态。

4.  目标的多元性:我们既要保护文化基因的真实性,又要激发其当代活力;既要追求文化价值,也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若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线性思维,往往会导致:

保护与发展的割裂:

为保护而保护,使非遗成为“温室花朵”;为创新而创新,导致建设性破坏。

部门工作的碎片化:

文化部门搞传承,旅游部门搞开发,工信部门搞生产,彼此目标不一,政策掣肘,难以形成合力。

资源投入的分散与浪费:

重复建设数字化平台,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扶持政策无法精准滴灌。

因此,我们必须从更高维度,以系统性思维来审视和谋划非遗工作。

二、 系统性思维的核心内涵:四大关键维度

系统性思维要求我们超越局部,着眼于整体,洞察关联,把握动态。具体到非遗工作,它包含四个核心维度:

1.  整体性视角:从“单个项目”到“生态体系”

    思维转变:不再将某个非遗项目视为孤立个体,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文化生态、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中进行考量。

    实践应用:制定政策时,需评估其对传承人梯队、社区文化、区域品牌、相关产业的综合影响。例如,扶持一个传统工艺项目,需同步考虑原材料供应链、设计师介入、市场渠道拓展和消费者培育,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2.  关联性思维:打破壁垒,促进“跨界协同”

    思维转变:深刻理解非遗系统内各要素间的非线性、动态关联。

    实践应用:

        内部关联:将传承人认定、传习所建设、研究整理、宣传展示等环节视为一个闭环,确保各环节信息互通、资源互补。

        外部关联:主动与教育、科技、旅游、商务、乡村振兴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推动“非遗进校园”与课程体系、师资培养结合;推动“非遗+旅游”与景区建设、线路规划深度融合。

3.  层次性思维: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

    思维转变:认识到非遗系统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如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不同门类、不同生存状态的项目),不同层次需要不同的策略。

    实践应用:

        对濒危项目,以“抢救性记录”和“输血式保护”为主。

        对有一定市场基础的项目,以“培育生态”和“赋能式发展”为主,鼓励其走向市场。

        对不同门类(如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制定差异化的保护与发展指南。

4.  动态性思维:拥抱变化,实现“可持续演进”

    思维转变:承认非遗是“活态流变”的,保护不是将其固化在某个历史节点,而是确保其生命活力在当代得以健康延续。

    实践应用: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及时了解项目存续状况、传承人队伍变化、社会环境变迁。鼓励在核心技艺和文化精神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适应现代审美和生活的创新。

三、 系统性思维在关键领域(特别是智慧化)的应用实践

智慧化建设是非遗工作引入系统性思维的最佳试验场和倍增器。

1.  在顶层设计上:智慧化不是简单的“建库”和“上网”,而应作为打通全工作流程的神经系统。必须从整体规划,确保数据标准统一、平台接口开放、业务逻辑协同,避免形成新的“数据孤岛”和“烟囱系统”。

2.  在数据资源管理上:要将分散在传承人、研究机构、保护单位、市场端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交易等数据进行系统性采集、关联与整合。利用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非遗数字基因库”,揭示项目、人物、地域、技艺之间的深层关联,为研究、传播和创新提供数据支撑。

3.  在业务协同上:一个理想的智慧化平台应能支撑系统性工作。

    对管理者:提供“一张图”全景视图,动态掌握各地各类项目的健康度,为精准决策提供依据。

    对传承人:提供在线申报、授徒管理、作品展示、市场需求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对公众与市场:提供沉浸式体验、在线研学、数字藏品、版权交易等功能,连接供需两端。

4.  在创新发展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公众偏好,为文创设计、文旅融合提供创意来源;利用VR/AR技术,复原民俗场景,突破时空限制进行传播。这一切,都建立在数据互通、业务联动的系统性基础之上。

四、 对我们的启示与行动建议

各位同仁,将系统性思维落到实处,需要我们实现以下转变:

1.  观念先行,强化共识:在各级主管部门和工作人员中,广泛宣传和培训系统性思维,将其作为非遗工作的基本哲学。

2.  机制创新,打破藩篱: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非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文化、旅游、教育、科技、财政等资源,形成“一盘棋”格局。

3.  规划引领,顶层设计:在编制五年规划、年度计划时,运用系统性思维进行战略布局,明确各子系统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协同路径。

4.  智慧赋能,平台支撑:以“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为核心原则,推动建设国家与地方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非遗大数据平台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5.  评估导向,注重实效:建立以整体效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看做了多少场活动、录了多少视频,更要看生态是否优化、活力是否增强、传承是否可持续。

总结

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一项关乎文化命脉与民族智慧的宏伟系统工程。唯有摒弃零敲碎打、见子打子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系统性思维,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规律、整合资源、协同力量,推动非遗工作从“管项目”向“建生态”的战略转型,最终让丰富多彩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沃土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光华。


图片

非遗资料图文:

严敬群:作家,客座教授,研究生行业导师,非遗职业化、产业化发展指导师,深耕非遗领域十余年,在《中国文艺报》《中国国家旅游》等报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主编各类图书500多本。北京市丰台区大成路非遗产业孵化创业园主理人。


图片


——END——


联系我们


图片


严选非遗:


以国家标准、行业诚信、职业操守共筑非遗守护体系!


  • 如果您有容易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一起联合做品牌赋能与提升,全国宣传推广打通变现路径;


  • 如果您在寻找好变现的非遗项目,请联系我们:


我们提供有市场的非遗项目为您量身定制,扶持您创业就业。


联系我们:13810295118


联系邮箱:

83262379@163.com




敬请访问

 非遗老字号网 https://www.zgfeiyi.net

图片


给您分享专业的非遗资讯



(原创稿件,如需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